查看原文
其他

SD-WAN下半场,5G上半场

Panabit Panabit
2024-08-06

2020年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十字路口,人类和病毒到了十字路口,中美关系到了十字路口,就连SD-WAN和5G也到了一个奇妙的十字路口。

由于国家行为主导的5G投资热潮的来临,中国三大运营商光纤入户方针和5G无线组合套餐的“双千兆”运动,也已如火如荼,整个中国互联网俨然进入到了应用爆发的前夜。       

作为5G到来的“前浪”,SD-WAN已经褪去了它华丽的外衣,逐渐显露出市场本质,走入踏实拓展服务场景的下半场。SD-WAN在讲切片,5G也在讲切片,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骨子里却涌动着相同的技术浪潮。“双千兆”直接将客户端的管道修的和太平洋一样宽,势必造成运营商、云厂商、CP以及用户等,多方角色的再次混沌。只有透视这些混沌,才能有清晰的未来,避免被大潮侵蚀,否则就会像PCDN一样,被不明就里的拍死在沙滩上。



SD-WAN作初一,5G作十五

与三大运营商看起来红红火火的5G招标建设不相称的是,大家对5G的应用场景争论还在激烈的进行中。5G当初兀自规划出的大吞吐、低延迟和高并发,一直没能拿出哪怕一个让众人信服的场景。大家普遍陷入到了你隔着1000公里捅我一刀,我在2000公里之外开车给你看的诡异循环而不能自拔。甚至连AI这种平行不相干的技术,也拿来给5G撑腰,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这个尴尬似曾相识,在3G/4G的起步阶段,网络的投资者和建设者都陷入过这样的惶恐不安,需要别人给一些勇气。现在再回头看,人们当初的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网络上层在链路传输具备条件后,自然会长出更霸道的应用,大家真的无需这种Down To Top的无谓担心。在这5G的上半场里,考验的是决策者们面对混沌的勇气。

和5G的混沌状态不同,SD-WAN在最近两年的市场淘沙之下,已经走向相对成熟稳定的状态。连投资商都已经明白,这个圈子不能再盲目投资,否则形同自残。应用切片加速和低成本高稳定的多分支互联入云,构成了SD-WAN大厦的两块基石。政企专线互联市场,应用加速市场,接入路由器、VPN和防火墙市场,都正在或者将要被SD-WAN重塑。上半场的激情与躁动已经不复存在,尚在牌桌上的玩家们,每天操心的不再是概念能不能被接受,而是如何在SD-WAN深入人心后,为一班兄弟赢来更多的订单,养活公司。对用户的需求来说,则更加趋于简单,就是选择性价比最好的设备厂商或者服务厂商,为自己提供适合自己的服务产品,管他叫什么软件定义叉叉?



被“双千兆”击碎的梦想

5G+光纤的“双千兆”是运营商斩杀市场的双刃剑,斩获客户的同时,也把接入网络的瓶颈一并踏平,让用户通过城域网和无线网到达边缘数据中心节点的质量到达前所未有的高水准。由于网络建设的宝塔型结构,越接近核心资源越紧张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并不会随着接入网的无限制扩张而解决,反而可能更加劣化。“双千兆”的推广,最大程度放大了用户对通用宽带的价格鄙视,很难再说服用户为通用带宽多付哪怕一点点费用。没有附加值的带宽,在看得见的未来,价值会继续无限趋近于零,无法回头。

在“双千兆”彻底把接入网庸俗化之后,骨干网的切片化就成了增加附加值的唯一选择。切片的价值在于为什么要切,为谁而切,而不是用什么技术切。运营商一直在为切片和智能管道努力,奈何3G/4G/5G逐个搞,MPLS/SRv6/SD-WAN一勺烩,一次次推倒重构还是敌不过前方客户经理“哥是卖带宽的!”这个简单粗糙的梦想。后OTT时代的网络服务切片,必然是由应用自上而下推动的,基础设施已经足够好,不需要再在网络层掺和切片这些琐碎的事情。运营商们应该坚信,你再怎么切分也是我大管道里的小溪流,有我配合你才更容易到达理想的彼岸。



云网时代的切片运营服务

踏平接入网之后,云网驱动不再是一句空话。MEC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应用对管道有着先天的强烈不信任感。站在用户应用的角度,他们一直想要的是一盘做好的菜式,而不是萝卜(应用)、菜刀(设备商区分服务能力)、炒锅(运营商带宽资源)和饭馆(内容服务商)。伴随着云游戏等对大带宽、低抖动有严格要求的新型应用狂飙突进,会有越来越多指向性明确的云网需求摆在大家面前。运营商的大网不可能为这些特色一一起舞,而在“双千兆”重塑后的云网时代,炒菜师傅(切片运营服务商)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炒菜师傅大致由两种人转化而来,当初批发运营商带宽转售的ISP和内容服务商的网络部门不甘寂寞下场炒菜。中国的ISP们,在中国移动家宽政策的斩杀之下,已经消失殆尽,让工信部鼓励民营宽带发展的政策活成了一个大写的句号。仅存的火种都是在偏远乡村和个别物业垄断的区域,而这个产业所培养的炒菜师傅却不在少数。他们谙熟运营商带宽产品和用户切片的需求,可以游刃有余的定义出被市场欢迎的菜色,在精打细算中赢得市场利润。一如云厂商的SD-WAN产品,在后“双千兆”时代,云厂商、内容商的网络团队也会围绕自家产品去定义自己的云网切片产品。与ISP出身的师傅定义的菜色不同,云厂商、内容商定义的产品必然紧贴自身的已有应用,比较难向更广义的切片产品过渡,无法想象让全聚德师傅来做臭豆腐。

从目前市场热度看来,切片的定义需要满足三个先决条件:

  • 固定的消费人群;

  • 特殊网络质量的明确诉求;

  • 付费能力。

海外图书资源加速、海外游戏加速、海外电商加速、家庭绿色上网和跨运营商企业组网等都满足这三个条件,随着5G热潮到来,这种需求的场景只会越来越多。谁能率先发现新的场景,找到这些消费人群,谁就掌握了带宽产品增值的先机



网络切片的技术要点

5G和家宽光纤,在网络底层都已经定义了丰富的QoS机制,只是这些机制多是IP级别设计,和应用场景脱钩。如何把5G CPE和家宽ONU流出的流量尽快低成本与应用场景挂钩,是所有网络切片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网络位置,可以把切片的起点分成三种:

  • 客户端:最终用户在手机、PAD和PC等设备上安装客户端软件,把需要单独处理的网络流量封装进切片隧道,单独递交给MEC位置部署的处理设备,达到提供区分服务的目的。这种部署方案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无需新部署硬件,也不需要改变用户的网络结构,不需要运营商配合。但是客户端软件的兼容性、编程环境受限是这个方法最大的弱点,更有一些主机设备无法安装客户端软件,让方案更大的通用性无法保证,只能在部分切片使用。

  • 接入网:切片服务商在固网BRAS和5G基站的上行处,通过Domain路由等技术,把部分用户的流量导入特定的切片隧道,在隧道尽头提供处理能力,达到区分服务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客户处无需进行任何的软件安装和网络修改,通过用户AAA的变换,改变路由方向,达到区分服务。弱点是需要根据BRAS和5G基站上行汇聚设备的数量,要部署相当多数量的业务单板或者独立设备,投资巨大。网络切片本身是一种轻载服务,这种千万甚至亿级别投资规模全覆盖的技术方案,大概没有一个切片服务商或者运营商有能力负担。

  • 核心网:运营商利用5G核心网和固网城域网的核心路由器,部署切片处理能力,通过Domain路由和源地址路由,把购买切片服务的用户流量导入处理设备,达到切片服务的目标。这种部署方法不需要用户修改网络配置,所服务流量均是已经购买过切片服务的用户,投资严格受控,是目前为止最为经济和轻量的切片服务部署方式。

客户端方式无需运营商参与,可以完全OTT进行部署,接入网和核心网的部署方式则需要运营商的深度参与。如果切片服务商想轻量级部署解决客户端兼容性问题,又不想引入运营商的深度参与,还可以通过给用户发放支持隧道封装的WiFi设备,用WiFi设备进行用户数据的切片封装。这种部署方法,需要在用户侧投入一定的无线设备成本,但是成本极低,可以通过切片服务费去一次性覆盖。这种方法有极高的适应性,可以将切片完全独立于运营商服务体系之外。



现实版的业务切片

业务切片不是什么神秘的理念,早在十多年前,众多ISP们就已经在熟练的使用切片技术,只不过他们使用切片是用来优化网络质量降低带宽的投入成本。而现在,网络的投入成本越来越低,就像餐饮业的变化一样,人们的需求,已经从拼价格的自助餐,变成了有特殊人群的网红经济。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也已经从关注成本,变成了关注关键业务质量。

在长期被各种CP厂商OTT化的今天,运营商们开始觉醒。在5G大量投资却回报甚微,原来通过“双千兆”这种简单粗暴提升接入带宽的方式,并没有给自己以及用户带来任何的价值。而SD-WAN市场,在近两年里,已经尝试出海外图书资源加速、海外游戏加速、海外电商加速、家庭绿色上网和跨运营商企业组网等多个应用切片场景,并成为了运营商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可选项。

从技术逻辑上来讲,要实现关键业务的保障和提速并不繁琐。首先,像在公路上划分公交车道一样,我们需要为用户提供一条优质的隧道,该条隧道一定不能过于繁琐,尤其是在故障恢复时,一定要快速修复、快速修复、快速修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有快速的重连性才能减少关键业务的中断时间。实际上所有的SD-WAN厂商包括运营商在内都深谙其理,换句话说,可以修一条优质公交车道的厂家不在少数,但是,光有公交车道仅仅是关键业务提速的大前提而已。

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对关键业务的切片,就像在公交车道的入口,必须有人精准的将公交车认出,并且分流到公交车道上去,这一点上,不允许有一点点的误差,试想一下,如果存在误差,就意味着有其他的车辆混入公交车道,这样一来反而效果还不如以前。

这点做的最好的就是三大运营商,他们把SD-WAN的关键业务切片能力实现了落地,比如:“游戏加速”。近两年,通过“游戏加速”,运营商终于在CP厂家的手里,抢回了钱。

在“游戏加速”的场景,运营商将SD-WAN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用最少的资源和设备代价,换来了巨大的回报。运营商5G的建设也可以通过切片方式来增加自己的价值,5G所承载的物联网业务面临海量的不同应用,利用5G的切片能力,保障用户的关键业务,这一定比无限制的扩大带宽来的更实际一些。

切片能够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远不止于此,疫情期间就有一个新的需求突然爆发,那就是家庭绿色上网。但是至今为止,运营商都未在该场景下有什么优异的表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宝爸宝妈们,家长们可以说在管控孩子上网问题上绞尽了脑汁。虽然有很多APP带有青少年模式,但是形同虚设,虽然有很多路由器带有绿色上网管控功能,但是面对各种复杂的家庭网络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管控需求,家长们束手无策。这个场景绝不是简单的一个APP或是单独的一台设备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切片场景需求,无论是5G切片还是家庭宽带切片,运营商天生具备独特的优势。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上网的方法为以下几种:

1) 通过手机LTE或是5G流量上网;

2) 通过手机、iPad、台式机、笔记本连接家庭宽带或是WiFi上网。

其中,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因为便捷,所以在家里任意地方均可以无拘无束使用,其次是iPad平板一类,然后是台式机、笔记本,最后是电视。

如果家里的宽带具有“绿色上网”服务,那么家长只需要管好孩子的手机,让孩子通过平板电脑或是台式电脑访问,即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投入复杂的一台流量控制网关,固然可以达到目标,但是配置的复杂度不是非IT人士可以掌握的。运营商可以通过在家庭网络中投放AP的方式进行家庭的无线覆盖,区别于传统的无线光猫,该AP具备流量分流的能力,AP可以将用户的流量统一送至云端POP点,在POP点上实现应用的识别、实名制认证等等,然后由云端进行统一的策略下发,比如:

1) 通过设置网络应用APP的黑白名单,控制某家宽线路上允许通过的应用;

2) 通过设置时间策略,控制用户的上网的时长;

3) 通过设置流量限制,控制某应用的上网速率。

举例说明,通过以上设定,可以帮助家宽用户实现,在上午9:00-下午18:00之间,家里所有通过家宽上网的设备只允许微信、QQ、以及远程课堂软件的通过,并且可以为远程课堂软件提供保障带宽,这样一来,家长即使不在身边,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因为玩游戏或是访问不良网站而耽误学习,同时还能实现孩子上网课无延迟。

当然,5G的信号覆盖,同样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将付费用户的5G流量送至核心侧,然后统一进行应用的识别、管控等,从而达到“绿色上网”的效果。除了一级运营商以外,广电、小区宽带以及各类三四级ISP均可以使用此方案,为自己的家宽用户提供“绿色上网”的增值服务。


展望未来

SD-WAN的大潮已经褪去,5G的热浪刚刚翻滚,“双千兆”时代正在扑面而来。在太平洋一样宽广的接入带宽下,谁执特色服务的牛耳,谁就掌握的宽带食物链的顶端。铺线挖沟已经是过去式,唯有应用服务永生!







更多精彩:

SD-WAN进入免费时代

SD-WAN公有云,加密、加速,不加价

有一种更狠的人叫运维家的孩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Panabi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